大豆的种植中会有多种虫害的发生,发生最为普遍,危害较为严重的主要有豆荚螟、大豆卷叶螟及食心虫,严重危害大豆的产量与质量。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三种虫害的发生特点与危害特征,做好预防准备吧。
豆荚螟的发生特点
豆荚螟是普遍发生又为害严重的一种常见虫害,在全国大豆及黄豆产区均有发生。成虫产卵在花蕾和幼荚上,幼虫多在上午孵化,稍后便会吐出白色丝状物包住虫体,随后在豆荚上蛀孔,蛀孔3到6小时后进入豆荚内部,吐丝将蛀孔封住,在荚内蛀虫造成危害。初次孵化的幼虫要及时进入豆荚螟当中,否则便很容易死亡。幼虫可危害2到4个豆荚,3龄之后会转荚继续危害。
豆荚螟危害特征
豆荚螟多以幼虫危害豆叶、花器以及豆荚为主,经常卷叶危害或者蛀入豆荚内取食幼嫩的种粒,排出的粪便多堆积在蛀孔外部,受到侵害的豆荚品质较低,不能食用,也会影响其商品性。受到不同气温条件的影响,豆荚螟的卵和幼虫的生育期也有所不同,造成危害的时间也有所不同。
大豆卷叶螟的发生特点
大豆卷叶螟一年多发生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,7月中旬至8月上旬危害最为严重,田间的卷叶株率可达90%以上,通常会在8月下旬进入化蛹盛期,在8月下旬至9月上旬新一代成虫发生为害,9月份是二代幼虫为害的高发期。
大豆卷叶螟的危害特征
大豆卷叶螟幼虫多危害豆叶,幼虫3龄前食叶肉,3龄后开始卷叶4龄幼虫将叶片横卷成圆筒状,藏匿其中危害,也可多片叶片卷在一起发生危害,引起落花落荚的现象。成虫具有趋光性,多喜昼伏夜出,在傍晚时活动,卵散产于大豆的叶背,幼虫老熟后在卷叶中化蛹。同时在高温多雨的湿润气候下有利于虫害的发生,晚熟、叶毛少的大豆品种,生长茂密的豆田,施氮肥过多时,会加重病害的发生程度。
豆食心虫的发生特点
大豆食心虫多在北方发生危害,以老熟幼虫在土中越冬,一年发生1代,越冬幼虫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破茧出来,在8月上旬左右开始化蛹,8月中旬及下旬成虫羽化出土。8月下旬到9月初为卵孵化高峰期。初卵幼虫当天便可以蛀入豆荚和豆粒当中发生危害,持续危害1个月左右。
豆食心虫的危害特征
幼虫蛀入大豆荚内以豆粒为食,同时也会寄生在野大豆、苦参等。幼虫多从豆荚合缝处侵入,被害的豆粒被咬成沟道或者残破状。